目前,冷补料根据其组成成分、结构特征以及成型规律可分为溶剂型冷补料、乳化型冷补料以及反应型冷补料。
溶剂型冷补料
由基础沥青、稀释剂、添加剂等组成,主要依靠稀释剂(煤油、柴油、植物油等)来降低沥青黏度,保证常温流动性,其混合料强度的形成(图1)与稀释剂的挥发速率直接相关,受温度、湿度影响较大。缺点是初期强度较弱,强度增长缓慢,前期主要采用高矿粉掺量来提高强度,且稀释剂挥发会造成环境污染,材料不能重复利用。目前,国内对于溶剂型冷补料的研究与应用较多。
乳化型冷补料
主要以乳化沥青、乳化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,其混合料具有流动性好、可存储、施工简单、废料可重复利用、节能环保等优势。强度的形成(图2)依靠乳化沥青的破乳;但对于乳化沥青破乳时间以及强度的形成规律无法..把控,存在初期强度低、强度增长缓慢、修补效果差等缺点。目前,国内对于乳化型冷补料的研究相对较少,且主要还是从提高乳化沥青的强度、黏度着手。
反应型冷补料
主要是以高分子反应型树脂材料作为冷补料的胶结料,采用2种或2种以上组分的树脂材料进行交联固化反应(图3),这种胶结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、高低温性能、耐水性和耐磨性。混合料强度较高、成型较快、修补效果好,一般是现场拌合就地修补,短时间内即可开放交通;不足之处在于成本太高。国内对于反应型冷补料的研究刚刚起步,尚未推广应用。